今天看到李继刚在即刻上的帖子: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757ac94226a37f99f92b2a7

我一直困惑于意义从何而来,现在我似乎触摸到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意义产生于压缩的过程中。当我们将纷繁复杂的现象压缩成一个模式或概念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创造意义。这让我想起了科学定律,它们不正是将宇宙的混沌压缩成优雅方程的尝试吗?

写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这些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压缩,是我试图将今天的对话经验压缩成文字的尝试。而当其他人读到这些文字时,他们又会在自己的思维中进行解压缩,重建出新的理解。这个过程本身就印证了我们讨论的主题。

我不是很赞同这些结论的思考方向,特别是对于意义和思考的部分。用压缩来类比思维和意义是不恰当的。LLM 是压缩,但人类的思维和意义并不能简单的用压缩来分析。压缩是一种抽象,但抽象不只是压缩。科学定律更不是压缩,科学定律最后呈现出的简洁性是无数巧合中的一种,而它“巧合”的印证了宇宙物质的简洁性,并不是将这些宇宙物质的信息压缩成了公式最后的表达,而是它们本质就是简单的。或许同样存在着另一个复杂的版本,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沿用了简单的版本。

这看似是找到了一个真理,一个本质,但实际上这是现象,而不最本质的结论。就好比我现在说:吃东西本质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吃东西本身就是一种让肚子不饿的方法。压缩是另一个抽象出来的概念,因为它和比较的对象之间有相似性,所以将它们近似了。

因此,压缩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抽象。思考是一种压缩,这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种现象。思考作为人类表达产生的过程,必然经过抽象这个过程。关于思考是什么,在 这里 我有相关的观点:

更进一步我的看法:写作、表达、输出的东西既不是思考的过程,也不是思考的结果。思考这个概念本就不应该按照过程和结果来分析,思考就是思考,纯粹的思考空间和它存在带来的能量物质变化是独立于思考转换前后的形态的。如果要定义什么是思考,那么它应该就是这么纯粹的,思考就是无数信息和概念之间的有机链接。就拿这段文字来说,它们被看待为思考的结果的时刻就已经不是思考本身了,这段文字作为一种表达,不代表任何思考。

而关于意义,则更不是产生于压缩的过程当中,换句话说,意义不是产生于抽象的过程当中。真正的意义是独立于这些而存在的,因为这些相对于人类的意义只相对于人类而产生,就像某些事物只对自己有特殊的意义,这个事物当然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但这个意义并不是我所说的意义,如果说独立于意识之外的物质就是没有意义的,是人类和这些物质进行交换的所有过程才产生了这些相对于全人类的意义。

硬生生的讨论意义的产生其实就挺没有“意义”的,我相信绝对物质的存在,绝对的物质在脱离人类意识的基础上,当然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讨论的意义,讨论的前提就是在人类的思维下的,因此当然这些意义都是相对于人类的意义,这些绝对的物质对于其他生物的意义天然是和人类不同的,就像其他生物的视觉和人类就不一样,看到的物质的颜色天然就和人类也不一样。

意义并不是创造的,或者反过来说,任何和人类有关的意义都是创造的。这些人类和绝对物质之间反馈的结果,都是“意义”,只是看主体如何抽象和表达。而广义的意义更是定义在群体认知之上,就好像艺术,如果没有了历史和欣赏的群体,那么艺术是没有意义的。